癸字卷 第四百二十三節 寶玉覺醒,重臣會議
關燈
小
中
大
癸字卷 第四百二十三節 寶玉覺醒,重臣會議
寶玉已經不是以往的寶玉了,這幾年裏經歷了如此之多的風風雨雨,已經讓他意識到賈家不是在時昔日的四王八公光鮮無比的時代了。
尤其是南京之變後,父親在南京爲官,被定爲叛逆,大伯私通外族走私販私,寧國府的敬大伯居然起死覆生確立南京,和父親「同殿爲臣」,一樣是逆黨,舅舅更是直接扯起了反叛大旗。
這接踵而至的各種變故讓他應接不暇,然後就是一大家子被打入詔獄,就等開刀問斬。
那時候整個家族都惶惶不可終日,家中女眷以淚洗面,深怕被打入教坊司淪爲人盡可夫的青樓女子,也幸虧有馮大哥出手相救,才算是把一大家子保釋解救出來。
看看雲妹妹和寧國府那邊的蓉哥兒媳婦被押送流放陜西就知道當下局面是多麼的險惡,北靜王府水家的王妃水甄氏,北靜王爺的嫡親妹妹,還有東平郡王家的嫡女,這些平素無一不是京中有頭有臉的貴人,卻也盡皆發配陜西邊荒。
若非正巧馮大哥也去了陜西擔任巡撫,只怕她們要麼就是客死異鄉邊地,要麼就是淪爲那些邊陲上那些豪強武夫門的胯下玩物。
想到這裏寶玉都是不寒而栗。
若是自己的姐姐妹妹們,甚至母親姨娘們,還有府裏邊自己身邊的這些丫鬟們都落得如此境地,自己該怎麼辦?
眼睜睜地看著她們悲慘死去或者對著那些粗鄙腌膜的武夫寬衣解帶?那自己真的還不如死了算了。
所以無論馮大哥如何,娶了自己最心儀的寶姐姐和林妹妹也好,納了自己二姐姐和妙玉爲妾也好,甚至還要納三妹妹四妹妹以及雲妹妹爲妾也好,寶玉都得要承認,沒有馮紫英,她們所有人的命運都會無比悲慘,而自己卻無能爲力,這份恩情,他得承情。
還不說現在馮大哥正在忙碌著要替自己去尋門路進翰林院。
若是別的什麼職位也就罷了,但是去翰林院,卻真的是擊中了寶玉內心最軟弱的所在。他可以無視一切,但是卻始終無法擺脫自己內心更喜歡讀書士子的身份。
他清楚自己要去學環老三和蘭哥兒那樣去頭懸梁錐刺股那樣三更燈火五更雞地苦讀是做不到的,所以科舉永遠沒自己的份兒。
捐官的名聲太難聽,也永遠進不到翰林院這樣清貴的所在去,所以他也從未指望。
最早家裏希望能請馮大哥把自己塞進宗人府裏去混個差事,他也滿足了,但是現在說可以去翰林院時,得到這個消息的寶玉覺得自己就入魔了。
他現在日思夜想自己如果去了翰林院該怎麼做,這段時間連做夢都做到自己進了翰林院裏和那些全大周赫赫有名的士林大儒一道,向他們請教學習,與他們一道修史論道,這是何等榮耀,甚至可以計入族譜的光輝事蹟。
現在寶玉就是一門心思盼著那一刻的到來,他知道自己不是正份兒進翰林院的,但那無關緊要,進了翰林院,自己可以好生向那些名家大儒請益,真正是談笑有鴻儒來往無白丁,有了這份資歷,天下哪裏都去得了,而妻子所在的牛家也不敢再小覷自己,自己也可以在牛氏面前揚眉吐氣,昂首挺胸了。
「差不多了。」柴恪淡淡地道:「繆昌期入城了。」
「哦?公開入城?」馮紫英訝然挑眉,「這是要準備簽字了麼?」
柴恪啞然失笑,瞥了一眼馮紫英,「哪裏來什麼簽字?不過是心照不宣,談到一條路上,你真以爲湯謬朱顧等人和葉相方相他們沒默契啊?」
馮紫英心中微動,「看樣子我還是太天真了,還真以爲要一條一款都得要談個明白呢,原來是大家都有默契啊。」
「呵呵,怎麼可能?」柴恪搖頭,「義忠親王也許能招呼得住牛繼宗和王子騰他們,但湯謬朱
顧他們幾位才是江南那邊的主心骨,沒有他們幾人,江南士紳怎麼可能支持義忠親王與朝廷分庭抗禮,某種意義上來說,我覺得只怕葉相和方相他們倆還在裏邊推波助瀾呢。」
馮紫英真有點兒不敢置信,難道這是演的一出雙簧?
內閣諸公和江南那邊湯謬朱顧等人聯起手來演戲給義忠親王和永隆帝諸子乃至朝中宗室們看的?
見馮紫英眼中越發疑惑的神色,柴恪淺笑,「沒你想象的那麼誇張,湯謬等人肯定也還是要維護義忠親王的,起碼義忠親王要入繼大統,他這一脈也要確保有繼位權力,這一點一度和內閣僵持不下。
「那壽王祿王他們······」這是關鍵。
「暫時擱置。」柴恪頓了一頓,「內閣的意思是到時候再來確定,大概意思還是如果沒有其他意外,義忠親王世子作爲太子,肯定繼位,但內閣並不排除其他可能。」柴恪攤了攤手,「比如太子病故,又比如太子表現無法讓內閣滿意,那麼······」
「那麼,一切皆有可能,決定權仍然在內閣手裏。」馮紫英隨即反問:「那是湯賓尹入閣?」
「不,湯謬二人都入閣,否則義忠親王不會答應。」柴恪冷笑,「葉方二位就把咱們湖廣士人給忽略了,東鮮很生氣,但現在這個局面,需要一些人做出犧牲。」
如果七位閣臣理論上無論如何都應該考慮一位湖廣士人,但現在只給了官應震一個禮部尚書作爲安慰,七名閣臣中江南士人多達五人(葉向高、方從哲、顧秉謙、湯賓尹、繆昌期),北地士人二人(齊永泰、李三才)。
馮紫英略一思索,就明白過來,「義忠親王是擔心內閣中只有湯謬二人中一人的話會出意外,所以才要讓二人同時入閣,以免日後生出不測?」
「嗯,要換太子,內閣須得要全票支持,義忠親王就是如此想,湯謬二人關系並不好,他只需要確保其中一人忠於他,也可以保太子位不失了。」柴恪點頭。
馮紫英同樣報之以冷笑,「義忠親王就能確保湯謬二人忠於他?他們可都是江南士人,在士人利益面前,恐怕義忠親王會絕望地發現他上當了。」
柴恪也微微冷笑,「誰能說得清楚呢?也許義忠親王還能買通其他某一位閣臣呢?好歹江南三鎮還在嘛,也許這是他的倚仗?」
「倚仗?倚仗如果放在江南,那就不是倚仗,是絞索了,葉相方相如果連這個都能容忍,別說其他人,就是湯謬等人都無法接受,看吧,頂多一年就能見分曉。」
馮紫英和柴恪都會意地抿嘴一笑,既然如此,那就看下去吧,都覺得自己穩操勝券,那就看誰笑到最後。
隨著重臣們陸續到來,匯聚在文淵閣附近,在閣臣們尚未到齊之前,大家夥兒習慣於在文淵閣外的大槐樹下隨意討論。
目前閣臣也就是所謂的大學士是四人,七部尚書加左右侍郎,二十一人,都察院都禦史和副都禦使四人,通政司通政使一人,五寺中只有大理寺、太常寺二寺的寺卿是正三品,加上順天府尹一人,也就是說,目前京中重臣一共有三十三人。
數目不小了,但有些人選尚未補齊,比如工部和商部的侍郎各缺一人,都察院的副都禦使也缺一人,再加上有些因病,有些外派公幹,所以今日的朝會,或者說因爲皇帝缺位的重臣會議,實際上只有二十六人。
如刑部尚書劉一爆因病暫時在家休息,還有兵部左侍郎孫承宗就還沒有回來,另外商部一位侍郎也到榆關去了,都察院一位右副都禦使去了湖廣,都還尚未回來。
會議的內容也很簡單,就是通報和南京談判的進展,要有一個結果了。
「陳繼先這個鼠輩,和牛繼宗、王子騰他們沆瀣一氣,早就有了默契,
朝廷早該斷了他的糧餉,·「有鳥用!揚州繁華勝蘇湖,那些鹽商拔根汗毛比北地鳥都粗,真要把那廝逼急了,他還不是只有對揚州商賈動手?」
文臣中照樣有粗豪之輩一樣敢大放厥詞的。
「他要動手就去動,反正也不是朝廷的責任,他們不是要一直抵制朝廷派人麼,非要陳繼先,現在真要吃了虧,怨得誰來?」
「要我說當初朝廷就該命令西北軍順著徐州南下,直下揚州,牛繼宗和孫紹祖根本就是守戶之犬,只敢把鳳陽廬州守著,難道還敢北上不成?」
「現在都是馬後炮,之前誰在那裏吆喝說徐徐圖之,北線軍團撤到京畿去是誰的主意?」
「喲呵,這會子要翻舊賬了?當初誰在那裏說漕糧斷絕,處在兗徐之間進退兩難,糧草不濟,還不如到天津衛那邊,還能從海上運糧補給?」
「荒唐!那時候遼東建州女真蠢蠢欲動,察哈爾人襲擾薊鎮,孰輕孰重,誰緩誰急,難道看不出來麼?若非北線軍團北上,遼東事急來得及麼?鼠目寸光,也來妄談軍國大事!」
章節報錯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寶玉已經不是以往的寶玉了,這幾年裏經歷了如此之多的風風雨雨,已經讓他意識到賈家不是在時昔日的四王八公光鮮無比的時代了。
尤其是南京之變後,父親在南京爲官,被定爲叛逆,大伯私通外族走私販私,寧國府的敬大伯居然起死覆生確立南京,和父親「同殿爲臣」,一樣是逆黨,舅舅更是直接扯起了反叛大旗。
這接踵而至的各種變故讓他應接不暇,然後就是一大家子被打入詔獄,就等開刀問斬。
那時候整個家族都惶惶不可終日,家中女眷以淚洗面,深怕被打入教坊司淪爲人盡可夫的青樓女子,也幸虧有馮大哥出手相救,才算是把一大家子保釋解救出來。
看看雲妹妹和寧國府那邊的蓉哥兒媳婦被押送流放陜西就知道當下局面是多麼的險惡,北靜王府水家的王妃水甄氏,北靜王爺的嫡親妹妹,還有東平郡王家的嫡女,這些平素無一不是京中有頭有臉的貴人,卻也盡皆發配陜西邊荒。
若非正巧馮大哥也去了陜西擔任巡撫,只怕她們要麼就是客死異鄉邊地,要麼就是淪爲那些邊陲上那些豪強武夫門的胯下玩物。
想到這裏寶玉都是不寒而栗。
若是自己的姐姐妹妹們,甚至母親姨娘們,還有府裏邊自己身邊的這些丫鬟們都落得如此境地,自己該怎麼辦?
眼睜睜地看著她們悲慘死去或者對著那些粗鄙腌膜的武夫寬衣解帶?那自己真的還不如死了算了。
所以無論馮大哥如何,娶了自己最心儀的寶姐姐和林妹妹也好,納了自己二姐姐和妙玉爲妾也好,甚至還要納三妹妹四妹妹以及雲妹妹爲妾也好,寶玉都得要承認,沒有馮紫英,她們所有人的命運都會無比悲慘,而自己卻無能爲力,這份恩情,他得承情。
還不說現在馮大哥正在忙碌著要替自己去尋門路進翰林院。
若是別的什麼職位也就罷了,但是去翰林院,卻真的是擊中了寶玉內心最軟弱的所在。他可以無視一切,但是卻始終無法擺脫自己內心更喜歡讀書士子的身份。
他清楚自己要去學環老三和蘭哥兒那樣去頭懸梁錐刺股那樣三更燈火五更雞地苦讀是做不到的,所以科舉永遠沒自己的份兒。
捐官的名聲太難聽,也永遠進不到翰林院這樣清貴的所在去,所以他也從未指望。
最早家裏希望能請馮大哥把自己塞進宗人府裏去混個差事,他也滿足了,但是現在說可以去翰林院時,得到這個消息的寶玉覺得自己就入魔了。
他現在日思夜想自己如果去了翰林院該怎麼做,這段時間連做夢都做到自己進了翰林院裏和那些全大周赫赫有名的士林大儒一道,向他們請教學習,與他們一道修史論道,這是何等榮耀,甚至可以計入族譜的光輝事蹟。
現在寶玉就是一門心思盼著那一刻的到來,他知道自己不是正份兒進翰林院的,但那無關緊要,進了翰林院,自己可以好生向那些名家大儒請益,真正是談笑有鴻儒來往無白丁,有了這份資歷,天下哪裏都去得了,而妻子所在的牛家也不敢再小覷自己,自己也可以在牛氏面前揚眉吐氣,昂首挺胸了。
「差不多了。」柴恪淡淡地道:「繆昌期入城了。」
「哦?公開入城?」馮紫英訝然挑眉,「這是要準備簽字了麼?」
柴恪啞然失笑,瞥了一眼馮紫英,「哪裏來什麼簽字?不過是心照不宣,談到一條路上,你真以爲湯謬朱顧等人和葉相方相他們沒默契啊?」
馮紫英心中微動,「看樣子我還是太天真了,還真以爲要一條一款都得要談個明白呢,原來是大家都有默契啊。」
「呵呵,怎麼可能?」柴恪搖頭,「義忠親王也許能招呼得住牛繼宗和王子騰他們,但湯謬朱
顧他們幾位才是江南那邊的主心骨,沒有他們幾人,江南士紳怎麼可能支持義忠親王與朝廷分庭抗禮,某種意義上來說,我覺得只怕葉相和方相他們倆還在裏邊推波助瀾呢。」
馮紫英真有點兒不敢置信,難道這是演的一出雙簧?
內閣諸公和江南那邊湯謬朱顧等人聯起手來演戲給義忠親王和永隆帝諸子乃至朝中宗室們看的?
見馮紫英眼中越發疑惑的神色,柴恪淺笑,「沒你想象的那麼誇張,湯謬等人肯定也還是要維護義忠親王的,起碼義忠親王要入繼大統,他這一脈也要確保有繼位權力,這一點一度和內閣僵持不下。
「那壽王祿王他們······」這是關鍵。
「暫時擱置。」柴恪頓了一頓,「內閣的意思是到時候再來確定,大概意思還是如果沒有其他意外,義忠親王世子作爲太子,肯定繼位,但內閣並不排除其他可能。」柴恪攤了攤手,「比如太子病故,又比如太子表現無法讓內閣滿意,那麼······」
「那麼,一切皆有可能,決定權仍然在內閣手裏。」馮紫英隨即反問:「那是湯賓尹入閣?」
「不,湯謬二人都入閣,否則義忠親王不會答應。」柴恪冷笑,「葉方二位就把咱們湖廣士人給忽略了,東鮮很生氣,但現在這個局面,需要一些人做出犧牲。」
如果七位閣臣理論上無論如何都應該考慮一位湖廣士人,但現在只給了官應震一個禮部尚書作爲安慰,七名閣臣中江南士人多達五人(葉向高、方從哲、顧秉謙、湯賓尹、繆昌期),北地士人二人(齊永泰、李三才)。
馮紫英略一思索,就明白過來,「義忠親王是擔心內閣中只有湯謬二人中一人的話會出意外,所以才要讓二人同時入閣,以免日後生出不測?」
「嗯,要換太子,內閣須得要全票支持,義忠親王就是如此想,湯謬二人關系並不好,他只需要確保其中一人忠於他,也可以保太子位不失了。」柴恪點頭。
馮紫英同樣報之以冷笑,「義忠親王就能確保湯謬二人忠於他?他們可都是江南士人,在士人利益面前,恐怕義忠親王會絕望地發現他上當了。」
柴恪也微微冷笑,「誰能說得清楚呢?也許義忠親王還能買通其他某一位閣臣呢?好歹江南三鎮還在嘛,也許這是他的倚仗?」
「倚仗?倚仗如果放在江南,那就不是倚仗,是絞索了,葉相方相如果連這個都能容忍,別說其他人,就是湯謬等人都無法接受,看吧,頂多一年就能見分曉。」
馮紫英和柴恪都會意地抿嘴一笑,既然如此,那就看下去吧,都覺得自己穩操勝券,那就看誰笑到最後。
隨著重臣們陸續到來,匯聚在文淵閣附近,在閣臣們尚未到齊之前,大家夥兒習慣於在文淵閣外的大槐樹下隨意討論。
目前閣臣也就是所謂的大學士是四人,七部尚書加左右侍郎,二十一人,都察院都禦史和副都禦使四人,通政司通政使一人,五寺中只有大理寺、太常寺二寺的寺卿是正三品,加上順天府尹一人,也就是說,目前京中重臣一共有三十三人。
數目不小了,但有些人選尚未補齊,比如工部和商部的侍郎各缺一人,都察院的副都禦使也缺一人,再加上有些因病,有些外派公幹,所以今日的朝會,或者說因爲皇帝缺位的重臣會議,實際上只有二十六人。
如刑部尚書劉一爆因病暫時在家休息,還有兵部左侍郎孫承宗就還沒有回來,另外商部一位侍郎也到榆關去了,都察院一位右副都禦使去了湖廣,都還尚未回來。
會議的內容也很簡單,就是通報和南京談判的進展,要有一個結果了。
「陳繼先這個鼠輩,和牛繼宗、王子騰他們沆瀣一氣,早就有了默契,
朝廷早該斷了他的糧餉,·「有鳥用!揚州繁華勝蘇湖,那些鹽商拔根汗毛比北地鳥都粗,真要把那廝逼急了,他還不是只有對揚州商賈動手?」
文臣中照樣有粗豪之輩一樣敢大放厥詞的。
「他要動手就去動,反正也不是朝廷的責任,他們不是要一直抵制朝廷派人麼,非要陳繼先,現在真要吃了虧,怨得誰來?」
「要我說當初朝廷就該命令西北軍順著徐州南下,直下揚州,牛繼宗和孫紹祖根本就是守戶之犬,只敢把鳳陽廬州守著,難道還敢北上不成?」
「現在都是馬後炮,之前誰在那裏吆喝說徐徐圖之,北線軍團撤到京畿去是誰的主意?」
「喲呵,這會子要翻舊賬了?當初誰在那裏說漕糧斷絕,處在兗徐之間進退兩難,糧草不濟,還不如到天津衛那邊,還能從海上運糧補給?」
「荒唐!那時候遼東建州女真蠢蠢欲動,察哈爾人襲擾薊鎮,孰輕孰重,誰緩誰急,難道看不出來麼?若非北線軍團北上,遼東事急來得及麼?鼠目寸光,也來妄談軍國大事!」
章節報錯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